第三方支付平台詐騙手法大公開:教你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

日期:2025-07-03 作者:Ingrid

第三方支付,第三方支付平台,網上支付平台

一、常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詐騙手法

隨著科技進步,第三方支付網上支付平台的普及,詐騙手法也日益猖獗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詐騙方式:

1. 假冒客服詐騙

詐騙者會冒充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客服人員,透過電話或簡訊聯繫受害者,聲稱帳戶出現異常或交易失敗,要求提供個人資訊或點擊連結進行「驗證」。根據香港警方的數據,2022年假冒客服詐騙案件較前一年增長了35%,損失金額高達數百萬港元。

2. 釣魚網站詐騙

詐騙者會製作與正規第三方支付平台極為相似的釣魚網站,誘導用戶輸入帳號密碼或信用卡資訊。這些網站通常透過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散布,並以「限時優惠」或「帳戶異常」為由吸引點擊。

3. 盜用帳號詐騙

詐騙者透過駭客技術或社交工程取得用戶的帳號資訊,並進行未經授權的交易。此類詐騙常發生在密碼強度不足或重複使用相同密碼的用戶身上。

4. 投資詐騙

詐騙集團會以「高回報、低風險」的投資項目為誘餌,要求受害者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轉帳。根據香港投資者教育中心的報告,2023年首季投資詐騙案件中,有超過40%涉及網上支付平台

二、如何辨識詐騙訊息?

1. 注意可疑的連結與訊息

收到任何聲稱來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訊息時,應仔細檢查發送者的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。官方通訊通常會使用企業域名郵箱,而非免費郵件服務(如Gmail、Yahoo)。

2. 確認官方資訊的真實性

若對訊息真實性存疑,應直接透過官方App或網站查詢,而非點擊訊息中的連結。所有正規網上支付平台都會在官網公布最新詐騙警示。

3. 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訊息

對於聲稱「帳戶將被凍結」或「中獎」的訊息應保持警惕。記住:正規機構不會透過簡訊或社交媒體索要個人敏感資訊。

三、如何保護自己的帳戶安全?

1. 設定高強度密碼、定期更換密碼

建議密碼應包含大小寫字母、數字及特殊符號,且長度至少12位元。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應使用不同密碼,並每3-6個月更換一次。

2. 啟用雙重驗證

多數網上支付平台提供雙重驗證(2FA)功能,建議啟用簡訊或驗證器App的二次驗證。即使密碼外洩,帳戶仍有一定保護。

3. 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資訊

包括身份證號碼、銀行帳戶資訊、一次性密碼(OTP)等都應嚴加保管。正規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服不會主動索要這些資訊。

四、遇到詐騙該怎麼辦?

1. 保留證據

立即截圖保存所有相關對話記錄、轉帳明細和詐騙網站畫面。這些都是後續追查的重要證據。

2. 向警方報案

香港居民可透過以下管道報案:

  • 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24小時熱線:18222
  • 電子報案平台:www.erc.police.gov.hk

3. 通知銀行或支付平台

立即聯繫使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客服凍結帳戶,並通知發卡銀行停止可疑交易。多數平台設有「詐騙申訴」專區。

五、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機制

1. 風險監控系統

主流網上支付平台採用AI技術監測異常交易,例如:

特徵 說明
異常登入地點 短時間內從不同國家/地區登入
異常交易模式 突然大額轉帳或多筆小額測試

2. 詐騙防護機制

包括:

  • 交易限額設定
  • 生物識別驗證(指紋/臉部辨識)
  • 可疑交易人工審核

六、案例分析:第三方支付平台詐騙案例

案例一:假冒AlipayHK客服詐騙
2023年3月,香港多名市民收到自稱AlipayHK客服的來電,聲稱帳戶涉及洗錢需「資金審查」,誘導受害者轉帳至指定帳戶,單一案件最高損失達80萬港元。

案例二:WeChat Pay釣魚網站
詐騙集團透過偽造WeChat Pay「紅包」活動頁面,騙取用戶登入資訊後盜用帳戶購物,香港消委會接獲相關投訴較去年同期增加2倍。